進入21世紀以來,高酒精度的紅葡萄酒漸漸成為市場潮流。我們現在很容易就可以買到一瓶酒精味濃重的干紅葡萄酒,有些人甚至形容這些酒喝起來有醫(yī)用酒精的味道。那么,高酒精度紅酒的流行,是消費者的偏好改變而導致的結果,還是這里面有別的原因?
酒精從何而來?
首先,我們要搞清楚葡萄酒的酒精到底來自哪里。紅葡萄的成熟度通常會高于白葡萄,葡萄越成熟,其糖分含量就越高。由于糖分在發(fā)酵過程中會逐漸轉化成酒精,因此,更高的糖分含量也就意味著更高的酒精含量。
例如,美國加州的仙粉黛(Zinfandel)葡萄酒,大部分仙粉黛葡萄在采摘時都已經非常成熟,帶來極其濃郁的果香。一般而言,即使是酒體較輕盈的仙粉黛,其酒精含量都高達13.5%ABV,而部分強勁的仙粉黛的酒精含量則高達16~17%ABV。
典型的高酒精含量葡萄酒:
澳洲西拉 Shiraz
澳洲GSM混釀 Grenache-Syrah-Mourvèdre
加州仙粉黛 Zinfandel
晚收甜酒 Late Harvest Dessert Wine
雪利酒 Sherry
波特酒 Port
葡萄牙的馬德拉 Madeira
意大利西西里的瑪薩拉酒 Marsala
特定產區(qū)盛行的結果
實際上,高酒精含量葡萄酒的盛行,與其是消費者偏好的轉變,不如說是部分葡萄酒產區(qū)日益壯大的結果。
高酒精含量的葡萄酒往往來自更高成熟度的葡萄果實,其風格偏向于厚重、豐厚的口感,以及濃烈的果醬香味。而成熟的果實通常來自氣候溫暖的產區(qū),或是溫度較高的年份。
一般而言,新世界葡萄酒產區(qū)大多位于相對溫暖的緯度地區(qū),這些產區(qū)出產的葡萄酒也傾向于果香濃郁、簡單明快的風格。在世界市場上,美國加州、澳大利亞、智利等新世界產區(qū)的葡萄酒所占份額愈來愈大,因此我們能夠買到更多“新世界風格”的葡萄酒也不足為奇了。
除此之外,全球氣候變暖也對葡萄酒的酒精度影響甚大。隨著氣候的暖化,許多葡萄酒產區(qū)(尤其是南半球的產區(qū))的葡萄收獲季節(jié)也不斷提早,葡萄果實積攢糖分的速度不斷加快,而這些糖分最終都會轉化成酒精。
酒精度并不是衡量風格的唯一標準
假如你不喜歡高酒精含量的葡萄酒風格,最簡單的方法就是,在購買葡萄酒時先看看酒標上的酒精含量。通常來說,ABV高于12.5%的葡萄酒已經可以歸類為高酒精含量的類型。
不過,單單以這個數字來衡量葡萄酒的風格,有時候也不太靠譜。比較保險的做法,是盡量挑選涼爽年份或者涼爽產區(qū)的出品,同時仔細閱讀酒標上的葡萄酒描述,這樣可以大致掌握該葡萄酒的風格趨向。
如何改善高酒精度葡萄酒的口感?
減輕“酒精感”的關鍵,其實在于“侍酒溫度”。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:同樣的一款酒,在夏天的時候喝起來會覺得更加厚重一些,這是因為紅葡萄酒的侍酒溫度應該遠低于炎熱夏日的室溫。
過高的侍酒溫度(如夏日的室溫)會加速酒精揮發(fā),導致葡萄酒的酒精味過于突出,使得葡萄酒嘗起來寡淡無味。因此,對于酒精度較高、同時酒體比較厚重的紅葡萄酒來說,理想的侍酒溫度不應超過18ºC,最好介于16~18ºC之間,因為過低的侍酒溫度也會導致葡萄酒香氣和風味的減弱,同時單寧也會顯得過于突出。